中旬开始,受高成本和需求增加支撑,港口报价继续保持坚挺,实际成交价格理性上调。但下游用户有些分化,部分无进口煤订单的小户询货较多,大型电厂拉运积极性不高,但询货也在增加。在“桑拿天”模式下,下游刚性采购需求或将有所增加,而产地煤炭供应也将有所好转,但产量释放仍需一段时间。本月下旬到下月上旬,“三西”煤矿继续按照核定产能生产的可能性较大,增产措施的落实和实施仍需一段时间过度。
1.询货增多,市场趋好。
目前,产地增产效果尚未显现,受水害和价格倒挂等因素影响,大秦线调入量保持低位,日均发运百万吨左右。上周,到港拉煤船舶增多,港口调出量增加,秦皇岛、曹妃甸等港口库存下降,煤炭资源继续趋紧;环渤海港口库存下降较快,存煤中真正可用于交易的资源并不多;由于港口煤价上涨幅度不如产地,煤价倒挂加剧,上游贸易商发运并不积极,贸易商都在等盈亏平衡点出现后,再择机下水。下游饥不择食,积极询货,上游部分贸易商恢复发运,煤炭市场逐渐向供需两旺方向转化。
从电厂耗煤情况来看,江浙沪部分地区出现降雨,气温下降,发用电逐步回落,错峰用电规模显著减少;但电厂耗煤数量依然在高位,加之调入量不高,电厂存煤可用天数在12天。目前,下游在高日耗情况下积极询货,部分用户被动接受市场价,存煤偏低的电厂加快补库节奏,正在想办法补库,秦港下锚船升至48艘,黄骅港下锚船增至52艘,国投曹妃甸港下锚船11艘。受煤价倒挂和天气因素影响,铁路运输车流下降,贸易商发运至港口下水的煤炭不多。预计随着天气的好转,需求的增加,煤价的理性回归,以及大型主力煤企的增产增运,会促使本周,环渤海港口煤炭调入量的恢复和增加。
2.夏季国内煤市偏紧。
回顾五月份,政策影响下,煤价连续两次出现下跌之后,下游用户“买涨不买落”,市场处于观望期。进入六月份,需求复苏加快,但电厂拉运积极性依然不高,出现北方港口煤炭积压,部分蒙煤自燃的奇怪现象。电厂消极拉运,不集中补库,但小规模采购还在持续进行;加之水泥、化工等行业向好发展,助推了市场的继续看好。下游的刚性采购,维持低库存的方法,的确没有将煤价拉高,但也造成煤价跌不下来,长时间保持中高位震荡走势。
目前,我国正值夏季用煤高峰,部分电厂亟待补库,终端用户对印尼煤的需求大幅增加。而日本、韩国等国经济加快复苏,用电耗煤需求也在增加;另外,随着澳大利亚高卡煤价不断上涨,印度等买家已经开始转向印尼低卡煤,更是加剧了印尼煤的紧张程度;再加上疫情和雨季给印尼煤发运带来的影响。预计七八月份,我国主要进口煤印尼国其实际到港口量可能会大打折扣。国际油价的上涨和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复苏,也推动了国际煤价的整体上涨,;而国际海运费高位运行,也增加国内用户采购进口煤的成本。进口煤与内贸煤价差缩小之后,不但造成进口煤对国内市场的补充和对内贸煤价格的打压作用大打折扣,而且进口煤在市场供应上也会出现减少。
3.增加供应迫在眉睫。
国际煤价上涨,产地煤价高位,都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港口煤价的高位运行市场还是缺煤,产地市场销售整体比较火爆,刺激产地煤价上涨。环渤海港口库存虽有小幅回升,但仍不理想,各港距离标准库存相差很远。此外,二港和下游电厂库存都偏低,电厂需提库以应对接下来的中伏和末伏。据悉,今年下半年,我国将新增优质产能1.1亿吨/年,其中,鄂尔多斯市批复露天煤矿临时用地,恢复产能1800万吨/年。目前,完成产能置换、正在办理核增批复的煤矿产能4000万吨/年,加上7000万吨/年的在建煤矿陆续投产,将对稳定煤炭市场发挥重要作用。下半年,产地市场紧张程度将有所缓解,煤炭供应增加了,市场向供求平衡方向转化,产地煤价就会缓慢回落,港口煤价很快走稳。随着优质产能的加快释放,煤炭运输大通道的畅通,我国煤炭价格会整体回落。预计四季度,煤炭供需缺口将缩小,市场供需将趋向平衡,煤价趋稳。
|
来源:秦皇岛煤炭网
阅读:193 次
日期:2021/7/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