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4国内焦炭市场走势回顾:
2014年,受房地产行业遇冷、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国内钢铁价格持续探底,伴随煤焦产业持续的产能过剩,国内焦炭价格随之一路下行,上半年连续下跌近400元左右,跌幅近30%,至近7年来最低水平,国内焦炭市场走入漫长的低谷期,第二季度起价格止跌企稳,但弱势格局终难摆脱,市场疲态尽显。
1、1-3月份:宏观经济不景气,焦炭价格启动下行模式
国内焦炭贸易每年在四季度末一般会形成一轮“冬储”行情,焦炭价格往往由于下游用户的集中补库而被推高,次年1、2月份则由于下游冬储完成后采购节奏放慢,使焦炭价格一般表现出续涨乏力或冲高回落的特点。今年年初由于宏观经济低迷,钢铁行业呈现出旺季不旺的特征,传导至焦炭市场,焦炭价格未能延续去年年末出现的短暂的回涨行情,反而因为钢材价格的大幅走低在冬储结束后就急转直下。由于钢材需求较弱而粗钢产量大幅攀升,市场供需矛盾加剧,焦炭原料市场开始受到较严重的打压,1月初,国内大部分钢厂开始连番下调焦炭采购价格,各地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降价潮,并持续至春节后,至3月底价格跌幅逐步收窄,表现出趋稳迹象。
2、4月份:短期利好出现,市场止跌企稳
第一季度连续近400元的下跌幅度将国内大部分焦化企业推入长期亏损境地,3月份下游需求旺季的来临为市场带来一丝转机,钢材价格在4月初迎来一波较强势的上涨行情,带动市场氛围有所改观,各地长期跌跌不休的焦炭价格终于呈现出企稳迹象。当月中下旬起北方地区部分焦化厂开始小幅提涨,但下游用户的接受度并不高,而且短暂的利好因素并未能使长期低迷的焦炭市场彻底逆转,回顾今年全年的一路下跌的主基调,这波反弹行情无论是上涨幅度、持续时间还是影响范围都十分有限,几可以忽略不计。
3、第三季度:利好预期频频落空,市场进入弱势平稳期
在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国内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集中度低的矛盾长期存在,导致2014年上半年国内钢价屡创新低的同时,粗钢日产量仍在逐月攀升,第二季度末传统需求旺季结束之后,下游需求再度回落,继续延续至整个第三季度,据mysteel数据,国内焦炭产量自1月末一路攀升,至6月底达到4109万吨的历史高位,焦炭市场在行业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维持长期的弱势格局,随之国内焦化企业普遍通过降低开工率化解危机,第三季度焦企平均开工率降至近年低位,伴随着焦化厂库存走低及局部供需矛盾的缓解,市场表现出微弱的回暖迹象,国内主流市场焦化企业不失时机一再提涨,但钢材市场的稳步下探使焦炭市场的几次提涨均未能成功。mysteel普钢指数自4月份至10月初总下跌幅度达到13.2%,钢价的长期走低终成下半年制约焦价反弹的最大阻力。
4、年底市场悲观氛围笼罩 前路凶多吉少
第四季度焦炭市场整体延续了供需相对平衡的格局,两头承压的焦炭价格持续维持在难涨难跌的胶着状态,焦企方面普遍期望10-12月份冬储补库存阶段最终能带动价格回升,但自去年起,焦炭价格走势的季节性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弱化,传统“冬储”对焦炭价格的拉动作用变得有限,今年似乎更甚,钢厂由于下游需求乏力,对后期行情不抱乐观态度,对焦炭的采购心态更趋于理性和谨慎,市场并未出现大规模的集中采购活动,焦炭价格的上涨预期再度落空。不过其中11月份APEC会议期间,内地启动覆盖范围更广的空气质量监控和空气污染报告系统,河北及周边地区环保力度加大,钢材限产严重,10月中旬至11月初,钢材价格出现一波短期的强势回调,但最终对焦炭市场的拉动仍然十分有限。一年时光伴着断断续续的希望与失望着在低谷中艰难捱过,焦炭市场终未迎来转机,及至年末,北方市场焦炭价格再度出现零星下调,利好因素缺席,悲观压倒一切,预示2015年面临的局势将更加严峻。
二、2014中国焦炭产量变化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国内焦炭产量在过去十年保持了较稳定的增长势头,近两年随着钢铁行业产量和规模的扩张速度逐步放缓,焦炭行业已进入供过于求、企业兼并重组和低效益运行的阶段。截止今年11月份,我国焦炭总产量为4.35亿吨,较去年同期小幅下降0.35%,增速明显放缓。
2014 年是我国经济结构大调整的关键一年,在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不可避免,在国家保证经济稳增长的同时,抗击污染也成为各行业工作重点,预计未来对钢铁行业的监管力度将继续加大,2015 年钢铁焦炭产量仍将继续受到限制,焦炭需求量增速也将继续放缓,总体供需格局则将延续供过于求的局面。
三、2014中国焦炭出口量变化
2014年,焦炭出口呈现大幅增长态势,截至11月,焦炭累计出口达75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92.3%,其中5月份出口量99.67万吨,创下近5年来新高,可以说焦炭出口已经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从流向方面来看,日本和印度依然是出口流向大国,其中日本进口量较去年出现大幅度的增长,预计今年流向日本的数量将是去年的三倍,另越南今年加大从中国进口焦炭的力度,已经成为第四大焦炭流向国。今年焦炭出口出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有:1、出口政策:国家取消焦炭出口关税和配额管理后,焦炭出口成本下降,提升了出口焦炭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多的国家考虑从中国重新进口焦炭2、价格方面:今年上半年焦炭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导致焦化企业利润低甚至亏损,部分焦炭企业开始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寻求企业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低价的焦炭引起了国外的钢铁厂对中国焦炭市场持续的关注,国外企业对中国焦炭的询盘增多,成交量增加。
总之,中国已经重新打开了国际焦炭市场,并且在国际市场的主导力也逐渐在恢复,据笔者了解,中国已经取代波兰再次成为焦炭出口第一大国。从数据可以看出,日本、印度以及越南对焦炭进口需求增长明显,这对中国焦炭出口是个利好的因素,预计15年焦炭出口将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但是增长幅度有限。
四、越来越突出的三大难题
当前我国钢铁及炼焦行业的高速发展期已经过去,作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我国焦化企业在消耗了大量能源的同时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今,随着诸多发达国家已经几乎完全渡过工业阶段,气候及环境问题正逐步成为各国面临的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另外,前期的高速增长给很多企业带来了不少利润,这使一些企业不断盲目投资扩建焦化项目。由于对市场缺少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在非常态、超高速增长的市场价格及利润指标的诱导下,为获取高额利润而盲目扩大生产,最终,我国焦炭产能不断增加,至今已经连续三年达到4亿吨以上,而同期我国焦炭年产销量3亿吨左右,导致了当前产能的严重过剩。随着经济步速的放缓,我国钢材需求增速也在逐步减小,更给国内焦化企业带来了重重压力,加之国内多数焦化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普遍陷入产品价格低廉、企业亏损的泥淖,在多重困境中进退两难。
五、行业政策变化及未来发展趋势
如前所述,面对行业面临的尴尬现状,国家近年不断推出焦炭行业相关政策,力求使焦炭行业能够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政策方面大体主要立足于两点:从我国产业结构和资源利用整体框架考虑,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鼓励产业升级;从解决我国节能减排和行业内企业生存困境出发,逐步加大淘汰焦炭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
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焦化行业准入条件(2014年修订)》促进焦化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引导和规范焦化企业投资和生产经营,并在12月11日发布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焦化生产企业公告管理工作。山西省经信委公示了山西省第一批焦化行业兼并重组主体企业名单,山西焦煤、古交煤焦等67家企业“担纲”兼并重组主体,焦化行业将更注重集聚发展,提高该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并自年初恢复征收焦炭生产排污费,进一步发挥排污费经济杠杆作用,督促企业加强环境管理、防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另外,自2013年起国家重新放宽对焦炭出口的管控,近两年我国焦炭出口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未来出口量将继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利于缓解国内长期供过于求的市场压力。
总之,我国焦炭行业处在前所未有的低谷期,未来加大行业环保监管力度、抑制产能过剩、加快焦化行业兼并重组将是主要发展趋势,2015年经济新常态下,焦炭行业终端需求难现超预期增长,而长期缺乏基本面的支撑,国内焦炭市场出现彻底好转几无可能。
|
来源:中国煤炭资源网
阅读:650 次
日期:2015/1/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