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中国冶金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联盟在北京成立。此次成立的中国冶金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第一个全国范围的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联盟,旨在打造冶金行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平台。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刘桔副司长、工信部原材料司苗治民副司长、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黄侃委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兼副会长刘振江同志以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科教育处侯永峰副处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人事部主任戴山、处长刘晓云、中国黄金协会科技部主任李亮、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副秘书长等同志出席了大会。
会议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克敏主持。
为推动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2010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要任务是建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扩大工程教育对外开放,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各类工程技术人才。联盟正是为了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而成立的。
刘振江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卓越工程师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卓越工程师教育必须以联盟的形式进行,实行高校与企业的紧密结合,不仅是培养与需求的结合,也是教学与现场实践的结合,与企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结合。为满足工业界对工程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要求,需要遵循工程型人才培养规律,制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这是个探索工程,要在教育部的领导和指导下,制定联盟实施计划,提出目标、要求。
教育部高教司刘桔副司长表示: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要完善高校和企业的协同育人机制。面向行业企业需求,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行业企业要为学生提供实习条件、开放培训基地和项目。校企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工信部原材料司苗治民副司长表示,希望各大企业、高校充分利用联盟这一平台,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冶金行业卓越工程师的模式,培养面向未来的冶金行业工程师精英人才。
北科大校长张欣欣表示,全球经济形势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高校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急需高水平、创新性工程人才。这都是对高校的呼吁。如何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实现从学生到工厂技术人才的快转变,这是时代给我们的考题。北科大作为第一批卓越计划高校与今天到会的钢铁企业共建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基本实现了学生本科阶段在企业实习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根据联盟成立章程要求,联盟分享各高校在工程师培养实践中取得的实践经验与问题,共享师资、课程、教材、实验系统、基地、在职人员培训等教学资源,与企业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标准和模式,总结校企联合培养工程型人才的成果和不足。切实推动企业师资培训、实习实训、工程基地建设、海外引智计划和共同编写教材等工作的开展。
联盟聚焦校企合作机制的改革与探索,遵循“探索、实践、总结、提升、共享”的螺旋式发展路径,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冶金行业人才培养和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通用标准。
今后,联盟将以首批加入联盟的高校、企业为核心,进一步完善联盟章程,吸纳更多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行业企业、“卓越计划”有关高校,以“助力未来工程师成长,服务冶金行业人才发展”为中心目标,编写《卓越工程师培养行业通用标准(建议)》和《冶金行业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通用标准》以及行业相关标准,开展多角度、多样化、多层次的教育合作,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联盟合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共同发展,加强高校和企业间人才联合培养的力度,努力培养面向未来十年冶金行业发展的新型工程人才,更好地为我国冶金行业可持续发展服务,进一步为我国教育、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服务。
在这次大会上,刘振江当选为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首批成员单位包括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黄金协会等三家行业协会,鞍钢、武钢、首钢、河北钢铁、山东钢铁、马钢、太钢等10家企业,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等13所高校。
|
来源:中国炼焦行业协会
阅读:676 次
日期:2014/6/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