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甲醇产能过剩一直如影随形。截至2012年底,我国甲醇总产能达到5149.1万吨,产量为3129万吨,表观消费量为3622万吨,装置产能一半处于闲置状态。甲醇亟须新产品支撑需求,但下游产品开发却面临着技术饥渴。山东辰信新能源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开发的万吨甲醇制聚甲氧基二甲醚(DMM3-8)工业化装置成功投产并连续运行,预示着DMM3-8技术路线打通,DMM3-8将成为支撑甲醇需求的新动力,DMM3-8或将拉长加粗甲醇产业链。
甲基叔丁基醚(MTBE)是生产无铅、高辛烷值、含氧汽油的主要调合组份,也是利用甲醇及C4馏份中的异丁烯生产。因原料混合C4资源较为紧张,国内MTBE工厂开工率较低,调油利润缩减。MTBE面临上游原料不足、中间税收加重,生产成本高与调和性价比走低的矛盾。另—汽油添加剂甲缩醛由甲醇和甲醛缩合反应生成,2011年初甲缩醛行情一路上扬,但甲缩醛存在动力性差、不耐烧等弊端,中石化出台外采油品的“限购令”。新增了外采油品检验标准,明文规定不准掺入甲缩醛。目前甲缩醛市场处于震荡下滑状态,山东市场今年初的价格在3400元/吨附近,而6月底市场价格在3200元/吨,下跌200元/吨,今年上半年国内甲缩醛厂家装置整体开工负荷在20%-30%,部分厂家持续停车,甲醇一甲醛一甲缩醛产品链面临脱节。调油生产、经营商面临现有品种生产经营的矛盾,亟待发展新品种寻找效益增长点,调油生产、经营商市场反应灵敏,利用市场渠道优势上马柴油调合组分DMM3-8将成为选择。
甲醛占甲醇消费量的30%左右,目前全国甲醛总产能达3000万吨,整个行业同样面临产品单一、需求平淡,库存高企的压力,多数厂家在成本线边缘挣扎,目前厂家基本无利润可言,山东、河北市场价格降至1120~1180元/吨,甲醛企业整体开工率在50%左右,而甲醛贮存时容易形成低聚物,运输又不经济。DMM3-8也包括甲醛合成工序,DMM3-8将成为甲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产品之一。聚甲醛目前面临产品改性市场开发代价大、市场需求小的问题。山东辰信新能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卢方亮认为DMM3-8同聚甲醛合成路线一样,包括甲醇一甲醛一三聚甲醛工序,两个产品工艺路线相似。目前上马聚甲醛的多以煤化工企业为主,可以考虑DMM3-8、聚甲醛联产,根据市场需求调节生产负荷,规避市场风险,提高效益。
焦炉气制甲醇在所有甲醇生产原料路线中成本较低,每吨生产成本1200元左右,比煤制甲醇产品少1000多元,目前我国焦炉气制甲醇企业有50余家,总计产能突破1000万吨,最大单套装置能力是乌海神华能源的30万吨/年,今年5月18日,陕西黄陵矿业煤化工公司30万吨/年焦炉煤气制甲醇投产。每吨DMM3-8产品消耗甲醇近1.5吨,焦炉气制甲醇规模化,为生产DMM3-8提供了原料支撑。目前,四川达钢集团研发出以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为原料,重新调配制甲醇技术与装置,生产成本比单纯用焦炉气制甲醇还低,我国有84家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充分利用煤气资源,将成为这些钢铁企业发展方向。因此,焦炉气制甲醇企业不仅生产成本低,而且可利用的能量多,焦炉气制甲醇企业上马DMM3-8,成本优势明显。
利用进口甲醇生产DMM3-8或许也将成为方向,我国进口甲醇大多来自中东地区,该地区天然气价格低廉,甲醇装置规模大,生产成本仅为国内企业的一半多,有的用油田伴生气为原料,每吨甲醇生产成本仅60美元,即便运到中国,加上运费,每吨的成本也就在200美元以内。沿海地区已经有几套进口甲醇制烯烃在建项目。沿海地区柴油需求大,在沿海利用进口甲醇生产DMM3-8具有成本、市场和物流优势。
|
来源:中国炼焦行业协会
阅读:1021 次
日期:2013/8/28 |
|